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也就是链博会在北京闭幕。首届链博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这也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在链博会上,都有哪些新产品,反映出哪些新趋势?在全球产业链调整重塑的重要时刻,举办链博会的意义在哪里?
和其他大型展会聚焦某个行业和产品不同,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重点突出一个“链”字。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515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涵盖了智能汽车、绿色农业、数字科技等五大链条,在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同时,更展现出各行业上中下游关键环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舜杰:链博会聚焦的是全球供应链的上下游合作,在一个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把最先进的技术产品在链条的关键环节上展示出来,同时把上中下游企业带进来。大家来参观链博会,看到的是一个产业链的全景图,展示的都是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和产品。
总台央视记者 高琦: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市场和广阔的供应链,这意味着任何一种商品,都能在这里用较高的效率和较低的价格找到最合适的供应商,这是“中国制造”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许多跨国公司持续拥抱中国的重要理由。
在首届链博会上,来自境外的参展商占比达26%,其中来自美国、欧洲的企业最为抢眼,占外方参展商总数的36%。
思爱普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网络总裁 柯曼博士:链博会确实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基本上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和运输。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共同去寻找如何优化供应链。正因为如此,这样的展会真的太有意义了。
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 张轶昊:中国供应链的优势和韧性全世界都是公认的。在过去的12个月里,我们在中国新开了两个工厂,中国供应链提供了强大的优势,又能够很好稳定全球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苹果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葛越:我们带来的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几家供应商,我们在全球前200名供应商中,有151家都是在中国制造和生产的,其中智能制造也是重中之重。
简单来说,一件商品从生产到流通,涉及的各个过程所组成的链条就是供应链。在为期5天,10万平方米的空间内,作为现代经济最主要形态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总台央视记者 高琦:农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我们的餐桌,中间是一系列漫长且脆弱的环节,要让人们吃得饱且吃得好,农业供应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数据显示,2001年至202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额年均增长12.6%,农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9.1%,进口额年均增长15.4%。2022年,中国农产品进口2361亿美元,出口981亿美元,稳居全球农产品第二大贸易国、第一大进口国、第五大出口国。粮食安全的稳定性,离不开农业供应链的安全可控。
中粮集团对外合作部总监 陈刚:通过全球布局的供应链,把世界粮食收储、加工,通过稳定供应链运送到每一个消费者的餐桌上。我们在全球40个国家有自己产业链的布局,一瓶食用油从原料到达中国的港口,到产品奉献到消费者餐桌上,只需要24个小时的时间。
农产品供应的效率和稳定性,离不开遍及全球农粮主产区和主销区的贸易物流网络,以及从采购到仓储运输等环节的全方位把控。支撑这一供应效率的是中粮集团9500万吨的年综合加工能力、近7500万吨的年中转能力和3300万吨的全球仓储能力。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 赵萍:供应链的好坏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老百姓在日常消费当中购买商品是否买得到、是否买得起、买得是否满意,都和供应链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供应链的效率也决定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速度。
今天的中国,平均每一分钟就可以生产出一辆新能源汽车。从第一辆到第1000万辆,中国走过了27年的光阴;而从第1000万辆到突破2000万辆,仅用了17个月。正是依托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大而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厂商竞争力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智能汽车链展区是首届链博会的一大亮点。
总台央视记者 高琦:首届链博会的现场,从整车到电池到各类元器件,几乎能看到有关汽车的一切。与此同时,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加速演进,全球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从供应链来看,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催化了中国电动车技术创新的过程,整车厂与供应商相互配合,共同提升了中国供应链在电动智能化时代关键零部件的占比。燃油车时代的发动机、变速箱,已经逐渐被智能电动车时代的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所取代。首届链博会上,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所形成的新优势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今,智能驾驶已经迅速迭代并在很多领域开花结果,比如这台纯电动航空食品车,能实现完全无人化操作,与民航客机实现精准对接,而企业也把操作平台带到了链博会的现场。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记者通过换挡和踩油门,就启动了约1000公里外封闭测试点的一辆航空食品车,到达指定位置后,车辆上方的旋梯自动升起,开始下一轮无人化操作。
在智能汽车链展区,各种围绕汽车智能化的体验并不少见,无人矿山、无人送货等新场景已经纷纷落地。一款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于2021年在北京顺义区投入使用后,已积累了23万份订单,不仅具备L4级无人驾驶的能力,其售价也在3年左右的时间从最初的几十万,降低至不到9万元。正是中国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让智能驾驶新赛道上不断涌现出新的创业者。
要让一辆车实现智能驾驶并形成规模化产能,背后涉及的是从芯片、软件、算法等构成的复杂产业链和供应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已经成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 王济武:以人工智能为例,首先得有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其次就要到芯片制造,涉及各个门类的芯片,再往下有各个门类芯片才有各个门类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现在的创新和过去的区别是需要越来越多的要素、越来越多门类的科技集成,谁都不能闭门造车。而我们国家一直坚持在科技创新和创新链、产业链领域打通全球合作。
首届链博会发布的《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指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报告通过全面量化分析发现,全球供应链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区域化、多元化、数字化和绿色化。值得注意的是,首届链博会上,开辟了专门的数字科技链展区,随处可见的数字化使用场景,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总台央视记者 高琦:数字科技链的展馆,有一台拟人型发球机器人,能实时捕捉高速运动乒乓球的轨迹,生成专业报告,数字科技让运动变得更加有趣。
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如今已经进入制造业领域,在位于河北迁安的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人员正在对钢厂内部的生产设备进行故障检测,传统检测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傅凭敲打来判断。如今,凭借这台声学成像仪,不仅故障识别率大幅提高,原来将近5个小时的人工检测也被缩短至90分钟,经过该工业大模型的文本生成、工业理解计算能力,可以在后台一键生成故障报告。这款黑科技仪器也被带到了首届链博会的现场,对公众进行科普展示。
作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这套纯国产化的仪器还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对于保障制造业的供应链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正是我国制造业供应链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不断迈进的一个缩影。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 赵萍:我们国家作为世界数字经济大国,去年数字经济的总规模达到50.2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在工业行业,在关键工序领域的数控比率已经接近60%,而且工业互联网覆盖的行业也超过了85%。在这样的背景下,制造业的供应链数字化也呈现出很多新的模式,中国供应链现在最大的优势是数字化转型的速度快、覆盖面广,从而有效带动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中国既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建设者。中方将同各方一道,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得更具韧性、更有效率、更富活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剪辑丨周维 邢永跃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广网北京12月3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大多建在人口密集区域,这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山东省青岛市,有一座地铁站已建成5年多时间,却一直没有开通运营。
近日,有青岛市民向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热线400-800-0088反映称,这座地铁站是青岛地铁11号线鳌山湾站,周边几公里全是滩涂,杂草丛生。耗资不菲的地铁站为何会闲置?
鳌山湾地铁站卫星地图(来自高德地图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地铁11号线是当地建成运营的第三条地铁线路,始于崂山区苗岭路站,止于即墨区鳌山湾站,于2018年4月23日开通运营,全长58.35公里,总投资约195亿元,以高架敷设为主,全线设车站22座,其中地下站4座,地面及高架站18座。
地铁11号线的线路图显示,鳌山湾地铁站暂未开通(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航拍鳌山湾地铁站(总台无人机拍摄)
到现在,青岛地铁11号线已开通运营5年多,终点站鳌山湾地铁站一直没有启用。青岛市民李先生说:“如果那个站不启用,就不应该在那建。如果当时规划这个站就是要启用,周边的协调应该做好。现在不能用,整个周边环境就是一个海滩里面有一个站。”
李先生表示,多年前正是看到相关规划,地铁要在即墨区的鳌山湾设站,他便在距离地铁站六七公里的地方买了房子,却没想到,鳌山湾站建成至今一直闲置。“资金浪费不浪费?规划好了不建,这是合理的。不可以把那个(站)预先搁置在那里好些年。如果不具备条件,就不要把站修在里边。很多人都觉得为什么要在一个海滩里边修一个地铁站?”
11月30日,记者乘坐地铁11号线在鳌山湾站的前一站钱谷山站下车。
记者:下面那一站鳌山湾站现在没开通是吧?
记者:过去的话怎么过去?
工作人员:现在那边过不去。
记者:鳌山湾站啥时候能开通?
工作人员:这个没有消息。那边现在连条通往地铁站的路都没有,只有一片盐碱地,那个站可能是不会开了,反正是没有消息。
钱谷山站另一名工作人员说,鳌山湾站虽然还未启用,但站点还有工作人员值守。
工作人员:零零星星人不多,反正得有人在那守着。我们一个班好几个,他们一个班就一两个人在那,可能是守着设备啥的。现在那个站暂时不运营,这个(钱谷山站)就是终点站了。可能想发展这边,先通的地铁,但是还没发展起来。
记者:我看那一站也有车辆过去啊。
工作人员:那是折返。车到那折返,返过来再到苗岭站(起点站)。
坐落在滩涂地深处的鳌山湾地铁站(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摄)
记者在钱谷山站下车,叫了一辆网约车前往鳌山湾地铁站。地图显示,两个站点相距约4公里。沿滨海公路行驶约10分钟,在接近鳌山湾地铁站的路边停下,因禁止车辆进入,记者又徒步约15分钟来到鳌山湾地铁站。这座地铁站孤零零地坐落在一大片滩涂地里,北边是滨海公路,南边临海为鳌山湾,周边几公里杂草丛生,站点附近全是土路和一些废弃坑塘。
鳌山湾地铁站远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记者偶遇一位附近村民,他告诉记者,周边全是盐碱地,几公里外有三四个村庄。“有人看着这个站,还有打扫卫生的,车也过来,在这掉个头。有保安,这个站照被顾得还挺好。”
电子地图显示,鳌山湾站附近有大桥村、小桥村等村庄,其中距离最近的大桥村约为3公里。另一位附近村民说,此前相关规划说鳌山湾地铁站周边要开发,但一直没动静。“俺坐地铁还不如南边那个(钱谷山站)近,这边如果开发建小区建楼,那是近,我们农村离这远。当时说这要开发,现在又没开发,还没建地铁站的时候,这片地就全都征收过了。”
鳌山湾地铁站A口(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记者在鳌山湾地铁站看到,这座地上高架二层车站只有A、B两个出入口,均处于关闭状态。透过紧闭的铁栏门,记者看到站内各类设施齐全,有工作人员在值守。站内不时有车辆开进来折返,还能看到轨道的尽头。
鳌山湾站的11号线轨道尽头(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针对鳌山湾地铁站何时开通的问题,青岛地铁集团、青岛市即墨区政府等相关单位曾多次就网友留言进行回复。官方回复中能否找到开通的时间表?为何会闲置这么多年?
鳌山湾地铁站已建成5年多,为何至今未启用?何时开通?12月1日,记者向青岛地铁的客服热线咨询。客服称:“车站现在就是没有开通的状态,也没法进出站乘车。具体的原因这边不清楚,但是现在的终点站是钱谷山站。有开通时间的话会第一时间在官网公示。”
2021年青岛地铁集团给网友的留言回复
2018年4月,《青岛日报》曾在地铁11号线开通的报道中提到,“开通初期,鳌山湾站因其无硬化路面,且离主干道滨海公路较远,暂不开通。”2021年11月,青岛地铁集团董事长在回复网友留言中仍表示,鳌山湾站外周边居民客流较少,且地面配套设施不完善,故暂不对外开通运营。后续将根据客流变化,另外研究决定车站开通时间。2022年、2023年,青岛地铁方面的相关回复也是如此。
2023年9月即墨区政府给网友的留言回复
青岛市民多次在当地网络问政平台上留言,询问鳌山湾站开通的时间表。不少市民有疑问,建成的地铁站闲置多年,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益,是线路规划存在问题吗?上个月,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政交通规划处相关人员在回复市民李先生的疑问时表示:“11号地铁线当时规划的时候,因为它不仅要缓解交通拥堵,还有带动沿线区域发展的功能,这个地铁线路是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但是它也进行了适度超前的规划,就是因为适度超前规划,导致目前鳌山湾站外面暂时还没有市政道路或者公交站点这些配套设施。我们处室的职责就是确保这个站点的规划是合理的,可能现在看上去不是那么合理,只能说到了某一个时间节点,它最终的一个形态是合理的。”
李先生:因为建设了就投入资金了,你放在那个地方闲置着,至少对国家资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状态。这个站完全可以不建,就建到钱谷山站。
市政交通规划处:市地铁办那边给我的回复是,鳌山湾站周边之前进行的一些城市规划还没有完全实现,周边配套建设完善之后,将及时进行载客运营,那个站是要通的。
航拍鳌山湾地铁站周边现状远景(总台无人机拍摄)
今年9月,鳌山湾地铁站所在辖区即墨区区长在回复网友相关留言中表示,鳌山湾站位于青岛鳌山湾未来城规划建设区域,目前该区域开发受限,鳌山湾站的周边尚无法开工建设。青岛市正在进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鳌山湾未来城正在积极对接上级规划部门,进行该区域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
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中提到,“加强对居民区、商业区、交通枢纽等客流密集区域的覆盖”“规划期限一般为5—6年”。
地铁站的建设耗资不菲,青岛鳌山湾地铁站已建成5年多还在闲置,所谓“适度超前规划”的解释,能否站得住脚?这座地铁站接下来还会闲置多久?有关事情进展,中国之声将继续关注。